关于人工智能,最近一段时间要说什么最火,那当数推出的。

这个连马斯克都大赞「scary good」(好得吓人)的大型语言模型,甚至被预言即将取代谷歌。

有推特用户通过同一问题问谷歌和,后者不仅回答得更为有条理、清晰明白,而且还给出了可以执行的代码。

我也试了一下。让写一份代码,抓取微博前十个热搜条目,还真给出了代码示例,可以直接「Copy code」运行,不过不保证一定能够正常工作。而同样的问题你拿去谷歌搜索,却无法给出这样的答案。

不仅会写代码,还会写诗、写小说、翻译、做阅读理解、进行头脑风暴以及陪你聊天等。

相对于Siri、小爱同学的「播放音乐、定闹钟、拨打电话」来说,明显是一个更聪明的AI助手。

虽好,但是想要超越谷歌,却还需要些时间,比如由于不能联网爬取网页内容,所以往往无法获取最新的资讯。而谷歌自己其实也有一个聊天机器人LaMDA。

实际上,就我个人的使用情况来看,虽然暂时无法取代谷歌,但是取代智能手机的「人工智障们」,却是有可能的。

Siri们为什么一点也不「智能」?

对于智能手机的定义,业内有一个普遍的共识:

智能手机是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设备,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手机类型的总称。

这个定义相对于不那么「智能」的功能机来说,没什么问题,但是相对于大众想象中的「智能」来说,还是差了好几个银河系,特别是如今横空出世的情况下。就以手机行业的鼻祖型人工智能Siri来说。

比如把「我是一个单身狗」这句话,同时和Siri和说,后者会表示很遗憾,并且鼓励继续加油寻找。而Siri则像智障一般表示:你说了算。

如果你再问「我朋友‘阳’了,我该怎么办」,会准确理解「阳」的含义,并给出非常贴心的建议。而Siri一直卡在理解「阳」究竟是个什么意思的阶段:这个问题我还真答不上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Siri这种傻呆傻呆的人工智能助手,在这种全面进化的AI 面前,不像人工智障像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苹果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之一,就不能复制的能力,给到Siri吗?

查了一下资料,之所以Siri的智能程度远低于同行,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苹果公司不愿意这么做;二是即使苹果愿意这样做,最终也会因为成本而放弃。

先来说第一点。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最近几年以来,Siri的关注度越来越低,而且十几年来好像也没啥进步。现在我们唤醒,似乎也和十几年前做的事差不多:「打电话给妈妈」,「播放周杰伦的歌」。

除了这种傻瓜式的基础指令执行外,一旦你试图想要让Siri再多做一些事情,问一些复杂一点的问题,这货就开始进入「摆烂状态」。这也导致,Siri出道即巅峰,后面持续被用户和媒体嫌弃。

一个显著的证据就是,国外著名媒体The Verge间隔六年多,两次截然相反的评论。

2011年,在乔布斯逝世前一天,苹果正式发布Siri。这时The Verge的评论是:「Siri 最牛的地方就是它的工作原理——至少在大多数情况下,它的水平都能超出用户的预期。」

到2017年时,The Verge提出Siri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发展」,用户对它的不满情绪也开始蔓延。

之所以大家感觉Siri越来越退步了,有两点原因,一是其他人工智能助手进步得太快了。刚刚我们提到的就不说了,亚马逊的Alex在控制智能家居方面,表现就比Siri好很多,谷歌的 ,则在语义对答和搜索方面,大放光彩。

而Siri之所以进步得慢,也和其生态系统比较封闭,阻碍了第三方厂商接入,从而让Siri丧失了面对更多用户场景进行调校的经验有关。此外,苹果的隐私政策也使得其在收集用户的问题上,比较谨慎。

二是苹果对于Siri本身的定位其实不够清晰,导致在这方面的投入不够坚定。一直以来,虽然苹果对外宣传Siri是像一个真正的虚拟助手那样执行复杂任务,但实际上用户体验的感觉却是,它只提供了一种通过语音控制手机的途径,比如傻瓜式的「播放音乐、查找网页」等。

华为语音助手接入chatgpt_华为m7语音助手_华为手机语音助手

苹果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定位摇摆,主要也是因为内部意见的分歧:一方认为,Siri应该专注于搜索功能,而另一方则认为Siri应该往一个智能型、多任务型助理方向发展。

正如一位前苹果员工在接受The 采访时所言:「乔布斯在Siri推出后的第二天去世了,苹果也由此失掉了(Siri的)前进方向。」

第二点,如果苹果想要利用类似的技术来应用到Siri上,那么这个费用即便是「土豪如苹果」,也负担不起。

我在使用的时候,就遇到过这家伙频频罢工的情况。这背后一方面原因是的运营机构在面对突然爆发至上百万激增用户时,面临的短时间服务器扩容不及;

另一方面则在于,的交互成本很高。

目前,GPT-3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语言模型之一,拥有1750亿个参数。而使用的技术则是位于GPT-3和明年即将到来的GPT-4中间的GPT-3.5,这个语言模型在Azure AI超算基础设施(由 组成的高带宽集群)上进行训练,总算力消耗约3640 PF-days(即每秒一千万亿次计算,运行3640个整日)。

如此大的数据规模,这就导致的单轮回答成本非常高,大概是几美分。按照1毛钱(人民币)算,10句话就是一块。

要知道苹果全球有十几亿用户,2018年时,Siri的活跃用户量就超过了5亿,即便每人每天只问Siri一句话,费用也高达5000万,这个成本明显是无法承受的。

这也是为什么至今仍只在少数几个国家开放内测。

所以,纵观主流手机厂商的人工智能助手,苹果的Siri,三星的bixby,华为的小艺,小米的小爱同学,vivo的Jovi,以及oppo的小布,都仍未达到的水平,更远未达到和人自然交流的程度。

当然了,Siri们虽然无法有的水平,但是如今的手机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我们的用机体验了。

让智能手机变智慧

在华为2017年的财报中,有这么一段话:

打造开放生态拥抱未来作为未来智能世界的重要入口之一,智能手机将演进成为智慧手机,从被动的个人工具变成人类的分身,成为主动为消费者服务的日常AI助理。

正是在这一年,华为发布了集成专用神经元网络单元(NPU)的人工智能处理器麒麟970,以及搭载人工智能处理器的 Mate 10系列手机。

由于首次在SoC内集成了独立的采用HiAI移动计算架构的AI硬件处理单元NPU,麒麟970开创了手机人工智能计算的先河。华为官方介绍,有了这款芯片,智能手机不仅能「听」和「看」,而且能听懂、看懂、会思考!能理解用户的诉求,积极做出响应。

这个NPU有什么用呢?比如说在相机APP中引入的「AI场景识别」概念,就可以在我们拍照时,根据当前的场景及物体自动设置最佳拍摄参数,让小白轻松拍出好照片。

那么,五年过去了智能手机有没有变得「更智能」呢?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难以回答。相对于大战李世石这种让大众感知到AI强大实力的事件来说,智能手机里的AI应用,显得比较润物细无声。就像空气一样,平时我们不会有很大的感知,但是它确确实实存在,甚至不可或缺。

实际上,如今的智能手机已经无法离开AI的帮助了。

从手机最关键的芯片,到底层操作系统,再到应用层面的APP,甚至只是一个小小的图片文字识别功能,都有人工智能的身影。

就拿最新推出的第二代骁龙8来说,集成了两个AI处理器,与前代产品相比,AI性能提升2倍。

对此,高通高级副总裁及CMO莫珂东表示,「我们把人工智能作为设计第二代骁龙 8 的关键技术,将全新的旗舰移动平台打造成一个创新引擎,一个真正的 AI 大师。」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代骁龙8芯片的支持下,手机终端具有了更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NPL)能力。比如基于第二代骁龙 8的AI性能,小米宣布会在2023年推出离线版小爱同学,支持离线对话、语音唤醒、离线翻译等功能。这一方面可以保护我们的隐私,另一方面也让AI的使用不再依赖于网络。

手机操作系统本身的人工智能应用,也相当庞大。据我观察,凡是手机厂商宣传中提及「智能」两个字的功能,都主要是AI的功劳,比如说的智能识别能力;

凡是手机厂商的操作系统中,有「自动化运行」、「智能化推荐」等属性的应用,都是人工智能的应用结晶,比如的YOYO建议。

这两个「凡是」,基本上是我们肉眼能感知到人工智能在手机上的应用实例。而在更深层次的系统底层,人工智能也在发挥作用,比如说 3为了保证前台应用算力充足,使用的「不公平调度」功能。

写在最后

如果把人工智能在手机的应用比作一座悬浮于大海的冰山,那么Siri们就是我们感知最强的部分,智能推荐、识图、AI拍照等是感知的第二层次,第三层次则是更底层、更不容易感知、但技术也更强大的系统后台调度、隐私保护以及芯片算力设计等。

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已经远不止Siri们。让Siri们拥有的功能固然好,但即便Siri们永远也比不上,也无法阻止人工智能技术渗透进入智能手机中,使其演进为华为年报中所说的「智慧手机」。